作者:創辦人/兩性關係專家 Sherry Chong
傳統婚姻介紹所以客戶的求偶目標作為一個清單,然後再以「Check-List」的形式作為配對條件,符合條件越多的,配對率就越高。這樣的配對聽起來很合理,但又是否真的合乎配對所需?DNA配對或許能夠打破傳統定局。
香港25歲以上未婚人士達到185萬,佔整體人口的4分1。除了滑手機交友程式,不少男女亦考慮過婚姻中介。婚姻中介服務起源於日本「婚活」,與傳統媒人配對的方式相似,同樣參加服務的單身人士,將會按照男女雙方的擇偶條件作配對。大會一般先安排背景陳述,再安排會面以及跟進。
【馬上找出:Jessica雜誌訪問DNA Perfect Match: 日本基因相睇法】
但奈何當中就會出現幾個盲點。第一,欠缺溝通測試。於雙方會面時,大家亦會執著於查核大家的背景,以確認雙方互相達到擇偶條件的標準,而欠缺切入點作溝通上的理解。變相,一頓飯過後,大家只有表面上的理解,而並不知道是否溝通得來。
第二,過於自我中心。從投入婚姻介紹所的一刻起,客戶已經有一套「自我相信」的婚姻以及擇偶概念。除了是令擇偶條件可能變得狹窄以外,亦是無法客觀地審視一段健康和愉快的關係。
第三,欠缺深度。婚姻介紹所大多以客戶的三觀—「外觀」、「工作」、「家庭背景」作為切入點。客戶除了以上三項以外,其他的內容亦被淡化得很。過度集中於三觀上,就好像讀書時期只集中在成績上一樣,令參加者其他「值得注意」的部份也被遺忘了。
而DNA Perfect Match的DNA配對就可以幫到手:
第一,「溝通」——通過分析二人的HLA基因,可分析出二人的基因配對率。基於高配對率的二人作配對,二人於初見面時對雙方已會有較高的吸引力和熟悉感,雙方溝通亦會更順利,容易開展關係。
第二,「客觀」——以關係的核心標準「溝通能力」作劃一標準配對,能給予雙方更客觀以及彼此公平的起始點去迎接一段關係。
第三,「深入」——放下「表面」的擇偶要求,於見面上隱藏了彼此的三觀,依靠溝通以及相處從根本上認識對方。
DNA Perfect Match 為客戶提供情侶DNA配對。科學證明,越高愛情基因配對率的男女,越容易溝通以及開展關係。不再計較「三觀」,讓男女自然溝通發展。